走在京都二條通的巷弄裏,門外巨大的香蕉樹遮住大半個門面,若不是早已情蒐資料和看過照片,鐵定會錯過,這家由百年傳統町屋建築改建而成的咖啡館,黑瓦屋簷與木質建築交織的古文化味兒,最明顯的是暖爐煙囪高高聳立著。
進到屋內,挑高設計的空間和天花板一樣高的書牆,書架旁厚重的原木大桌,這可不是圖書館! 店內滿滿的客人,顯然日本當地人與外國遊客都很著魔。
走在京都二條通的巷弄裏,門外巨大的香蕉樹遮住大半個門面,若不是早已情蒐資料和看過照片,鐵定會錯過,這家由百年傳統町屋建築改建而成的咖啡館,黑瓦屋簷與木質建築交織的古文化味兒,最明顯的是暖爐煙囪高高聳立著。
進到屋內,挑高設計的空間和天花板一樣高的書牆,書架旁厚重的原木大桌,這可不是圖書館! 店內滿滿的客人,顯然日本當地人與外國遊客都很著魔。
去年11月和CC去上海時,就約好一定要再去武康路看一整排的梧桐樹,武康路 那裡洋溢著濃濃的老上海法租界風情,路上花園、別墅林立,每一座別墅都有它的故事。在安康路的盡頭與安福路口有一家MARIENBAD café(馬里昂吧),聽說很受文藝界人士的喜愛,許多戲劇工作者、藝術家、畫家都喜歡來此一聚,這裡也常不定期舉辦藝術氣息濃厚的小型演出或展覽。
我和CC坐地鐵換紫色線在上海圖書館站下,然後沿淮海中路走到武康路,一路欣賞著租界風情,走到安福路果然看到MARIENBAD café(馬里昂吧),但找不到位置,後來就決定去正對面的陽光粮品(Sun flour Bakery & Café)。
陽光灑落在陽光粮品戶外一整排桌上,讓11月微寒的上海增添些暖意。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整排各式各樣的歐式麵包,琳琅滿目的烘焙產品,蛋糕、各種水果塔,招牌陽光花輪、核桃味的貝果、水果乳酪棒、法式全麥、法棍、德國黑麥麵包都很棒,霎那間興奮到手舞足蹈起來!每回進到不錯的咖啡廳我就會如此得意忘形。
由於將近中午,我們就點了一套義大利麵套餐,另外選了兩款歐式麵包和咖啡,這家除了歐式麵包外還有提供簡單的西式三餐,義式咖啡也很不錯!
在除夕的前一天,我寫下了第90家我去過的咖啡廳~~
2011年11月初和CC到東北一遊(這是第四次二人相約到大陸自助旅遊),令我非常眩迷的是哈爾濱濃濃俄羅斯風格的街道與建築還有俄式餐廳咖啡廳,「露西亞餐廳」就在中央大街上,不僅名字美,餐廳的故事更美。
露西亞西餐咖啡廳這座建築物建於1914年,當時原本是道裏秋林公司,是全國最大的俄式連鎖百貨商店,當時中央大街穿梭著二匹馬拉著的馬車,達達馬蹄聲絡繹不絕,上面坐著衣著華麗考究的俄國人,他們總是在這棟建築物停下來,走進店裏選購點物品,也會坐下來來喝杯咖啡。
時序到了2000年12月23日,這棟建物改建以露西亞命名的西餐廳(russia直譯)就在此開業了,標榜的是俄僑的西餐廳,不久即吸引中國各地及世界各國的讚譽,露西亞目前所在就是以前這棟俄羅斯老房子的大客廳,坐在這裏享用俄式食物美味,也讓人想起當年俄羅斯人在哈爾濱輝煌的一段歷史。
這各餐廳還有一個故事,原來這一棟建物是一個叫尼娜的俄國老太太留下的,50年代大批俄國人回國的時候,她留下了,青年時的戀人早早離去,她一個人在動蕩的年代裡受盡了淩辱。這個精通拉丁文的老太太後半生獨自守著這些精美的傢俱和茶具,她去世時露西亞的店主買下了這些寶貝。
露西亞從外觀看來很古樸,卻極具俄羅斯風格。室內牆上滿滿的老照片,引人一張一張閱讀遐思,壁廚和櫃子裡都是些小裝飾品,顯現這裏曾有過久遠的人事物,招牌菜是油煎包,土豆泥、洋蔥圈。
12月19日到香港公出時住在尖沙咀的凱悅飯店,距離隔天發佈會的麗景酒店只隔一條街,公出不比自由行可以根據旅遊書按圖索驥,來個美食之旅,直到發佈會結束後大人離港,才在凱莉的帶領下到附近彌敦道重慶大樓的WOODHOUSE裏一家蘭芳園吃公仔麵,店內具濃濃復古味!
牆上掛滿香港影星的照片,很具港味
蘭芳園是五十多年的老字號,最有名的是他的絲襪奶茶,一進門就看到一隻隻茶壺正在煮茶。
我點的是拉薩,附送飲料當然選絲襪奶茶,拉薩湯頭非常濃郁,
絲襪奶茶果然細緻順口香醇濃郁,非常的好喝。不加糖也不會有茶葉的苦澀味,喉韻間有濃濃的紅茶香。
2009年底我到大陸旅遊時,曾在雲南麗江住了一個星期,至今最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布拉格咖啡館」的早餐,
那時最喜歡在清晨,走在寂靜的石板路上,沿著小橋流水走到布拉格咖啡館去吃早餐,
豐盛的早餐至今仍讓人難以忘懷,也趁此整裡出來分享!
木頭的空間讓人舒服的就想坐在這裡看書、曬著12月麗江寒冷的陽光,這理是我在麗江最愛流連的地方,
店裡提供各種中英文旅遊書籍及雜誌,還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其實麗江的網路頻繁讓我嘖嘖稱奇,每個店家老闆空檔都在上網!
懸掛著的是旅遊著的留言簿,每一本都滿滿的,留下了旅人的足跡
這裡空間很大,從樓梯上去還有二樓
想到之前去上海時,曾去過一個很有古舊味兒的老麥咖啡館,把他重新整裡出來
跟這些日子走訪台北街頭的咖啡館也呼應一下~~
那時按圖索驥的坐著地鐵到橫山路下車,沿著衡山路一直走到下二各街口就是桃江路
桃江路,當年是法國租界地~~這裡本來是一幢德國折中式花園洋房,建於1927年。最早為德國駐滬領事住宅,中國科學院接收後分配給中科院華東分院副院長周仁夫婦。
老麥咖啡館所在的這棟建築為桃江路25號之副樓。房子很有意思,它本來是車房,附屬於桃江路25號的德國折中式花園洋房,過去為洋房車庫,2009年5月1日開幕。
聽說老闆老麥原籍湖南,曾在北京十多年,2008年10月才到上海來。本身是銀行業專才,但愛旅行愛玩,到處跑了10年,去了四五十個國家,蒐集的許多東西沒地方擺放,便想到要開店。---對照青田街的Check Inn咖啡館,放的也是老闆爸爸的旅行收藏品
老麥咖啡館,除了是coffee shop,其實還是二手店,這裏的每一樣東西都可賣。
不買光是看,牆上的展品其實也夠意思了﹕香港舊十元紙幣、往來港澳通行證、舊唱機、藥瓶等等。